2020年,谁是IPO王者?

融中财经 | 叶子 · 2021-01-04 20:19

年关将近,资本市场迎年末大考,各大机构IPO成绩单出炉。

1.jpg

高瓴27家IPO,如果包括基石投资的是42家企业;红杉25家企业IPO不包括过会的10多家。如果每家机构每年企业IPO数量都超过20家那得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儿!

年关将近,资本市场迎年末大考,各大机构IPO成绩单出炉。

2020年,也被视为PE/VC的IPO退出大年。仅A股388家IPO上市企业背后,PE/VC渗透率超过70%,尤其141家科创板企业和105家创业板企业,背后涉及超过350家投资机构,渗透率高达78%。除PE/VC外还包括国有创投机构、产业基金、上市公司旗下创投基金、券商直投和险资旗下股权投资平台等。

2020年,高瓴资本收获IPO企业数达到27家(不包含基石投资类15家),其中A股上市的有公牛电器、良品铺子;港股上市的京东健康、蓝月亮以及美股的完美日记、贝壳找房、小鹏汽车等明星企业。

红杉中国被投企业IPO数量25家(不包括基石投资的京东健康和10余家过会企业),上市项目包括稳健医疗、东鹏控股、九号公司以及小鹏汽车、贝壳和达达等企业。

此外,深创投收获21家IPO企业,除康方生物、大山教育在港上市外,其余19家都在A股上市,其中福昕软件科创板上市。达晨IPO企业17家,同创伟业和盈科资本分别拥有14家IPO企业,其中达晨、同创伟业各中标科创板8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2020年35家中国企业跨境IPO,包括陆金所、贝壳和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多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募资额达到123亿美元,比去年上升233%。这也大幅度推高了其他独角兽赴美上市热情。

此外,今年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趋势同样明显。

2020年,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二次上市方式回归香港市场,包括阿里、京东、网易、新东方等,共筹集资金1313亿港元(约170亿美元),占全年集资总额34%。按募资额计,前十大IPO中5家为中概股二次上市,占比达56%,多数企业来自新经济领域,表现优异。

2.jpg

01 A股IPO井喷

最集中领域:生物医药、智能制造

数据显示,今年初至12月28日,A股IPO企业388家,其中科创板141家、创业板105家,预计2020年全年A股将有395家公司IPO。与此同时,A股IPO总规模达到4707亿元(约合720亿美元),创下2010年以来新高。其中,科创板超越主板,IPO数量和募资额均列A股各板第一位。

在这些IPO上市公司背后,智能制造和医疗成为最集中爆发的领域。

2020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新冠肺炎。近几年,医疗领域其实都非常活跃,今年新冠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整个医疗行业异常活跃,尤其香港市场,IPO市场最活跃的板块就是医疗,其次房地产。不过,房地产实际上是以物业管理公司的形态出现,而不是以开发商形式出现。

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告诉融中财经,今年IPO过会项目总数将增长至14个,其中科创板6家,创业板4家,主板3家,港股1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核心科技、大消费,尤以三友医疗、康华生物、嘉和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版块,占据了盈科资本年内IPO成绩单近1/2名额。

钱明飞称,盈科收获大量IPO项目的关键是自上而下布局式投资。按照盈科标准,入选企业首先需要是头部公司,然后再看科技研发能力、可持续性和性价比。“在充分研究行业之后,找到各领域的龙头企业接洽投资,锁定最优质的企业,投资的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截至11月,国内已有60多家医疗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和二次上市,在A股、港股和美股共筹集资金163亿美元。这一金额比2019年全年筹资额还要高138%。比如12月8日在港IPO的京东健康,发行35亿美元股票,上市首日股价飙升56%,刘强东身家也因此大涨近300亿元人民币。

智能制造业方面,一直以来人民币基金管理人喜欢投资制造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中国是制造大国,且已经融入了全球产业链。2010-2015年大批制造业IPO,而中国本土大部分GP也是在2010年创业板开闸时应运而生,可以说多数是投制造业起家。另一方面,自3月份以来,新基建、创业板注册制以及“双循环”新格局等共同推动了资本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尤其,在智能制造投资主题下,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成为吸金最多的投资领域。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智能制造相关主题中最为活跃的产业背景投资方是小米集团,比如其今年上市的九号机器人。其次活跃度较高的产业投资方还包括英特尔资本、北汽产投、上汽投资、哈勃投资、商汤科技等。

事实上,除了站在这些IPO企业背后的PE/VC,很多企业自身也在做产业投资。

仅以泰格医药为例,8月港股上市后,成为又一家“A+H”股上CRO企业。而其自2016年起便开始大力布局设立医疗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医药、大健康、生物医药、细胞治疗、生物芯片等。资料显示,泰格医药是近60家医疗健康行业创新公司战略投资者,以及近40家医药基金有限合伙人。不过,关于具体哪些被投资标的成为上市公司,外界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资本也入股了泰格医药,目前持股比例为0.86%。

另据研究公司PitchBook最新报告显示,受资本追捧,(智能)科技和医疗保健领域明年将会继续增长,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规模可超过200亿美元,而更多大型科技创业公司将会在明年IPO。

02 港股或迎新一波二次上市潮

自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后,中概股在美股市场面临“信任危机”。

而在美股市场监管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港股今年IPO市场表现却可圈可点,尤其在经过一系列改革之后,港股迎来不少新经济公司。

数据显示,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二次上市方式回归香港市场,包括阿里、京东、新东方等,共筹集资金1313亿港元(约合170亿美元),占全年集资总额34%。按募资额计,前10大IPO中有5家为中概股二次上市,占比达56%。

虽然近两个月,中概股二次上市浪潮似乎归于沉寂。但在进入2021年一季度后,或将又有一批企业具备回港二次上市的资格,其中包括拼多多、B站、蔚来等明星企业。

谈及今年在港IPO企业,不得不提到这三家:泡泡玛特、京东健康和农夫山泉。

一直以来,餐饮消费都格外受到港股投资者偏爱,即使今年受到疫情波及,依旧有九毛九和农夫山泉两只“明星股”诞生。截止12月30日,九毛九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68.73%,农夫山泉达到了145.38%。同样在消费领域,“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上市后能取得123.9%年内涨幅,也令其背后华兴新经济基金、正心谷、黑蚁资本、启赋创投等机构赚的盆满钵满。

而京东健康在12月从京东集团独立一年半后正式挂牌港交所,相比70.58港元/股的发行价,股价曾增长到196.1港元/股,总市值一度超6000亿港元,成功超越阿里健康。

3.jpg

03 机构有话说:上市即退出的时代,即将过去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愈加复杂的情况下,国内大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生存难题。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优化了VC/PE机构退出环境,同时拓宽了企业IPO及再融资渠道。而对机构而言,被投企业IPO数量的背后除了利好退出成绩外,行业分化和洗牌也正在加剧。

达晨:注册制打开了上市退出渠道,提升了包容度,提早了企业可能上市时间窗口。但是,上市后的发行定价,将更多考验企业的稀缺性、头部效应以及持续的成长性。

最近,创业板注册制重提“8000万隐形利润门槛”,说明注册制不等于没有门槛。“中国特色的注册制”依然鼓励并优先具备持续竞争力的头部企业上市。因此,是否能持续投到这些头部企业是投资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简而言之,退市政策强化了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属性,是注册制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低质量、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流动性匮乏、甚至可能面临退市的考验。另外,退市机制强化了资本市场的头部效应,拉开了估值的差距。因此,上市即退出的时代将逐渐过去,只有投资于二级市场的成长股、龙头股,才能获取持续的回报。

华控基金:“退市新规”的实施有望助力A股“良币驱逐劣币”,形成一个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四类退市指标的优化有助于加速出清僵尸企业,实现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有助于降低“保壳”行为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退市效率,同时有利于压缩投机炒作的空间。这些对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注册制之下,“有进有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氛围将成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未来,创业板将大大考验投资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内在价值和未来成长性的把握能力。投资趋势转向龙头,科技公司有望崛起。

盈科资本:“投资一定要自上而下地来做,机会主义无法持续,布局式投资是盈科资本典型的模式,也是我们目前能够有一点成绩的核心因素。”钱明飞表示:坚定的看多中国,加大布局核心资产力度。

放眼未来,盈科资本已把目光投向更为长远的2030,着手从2030年后人类健康刚需的5大疾病领域切入,对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资产展开新一轮战略布局。“布局的过程会很长,我们也耐得住性子,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 据了解,8月份盈科资本设立百亿元“中国核心资产战略配置基金”,一期基金将于2021年3月完成资产布局,近期启动二期发行。

无论成绩如何,2020年已经结束。随着2021年资本市场的改革继续深化,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相信,在2021年机构投资会有更好的退出成绩,我们将持续关注!

对机构而言,企业IPO背后除了利好退出成绩外,行业分化也正在加剧。如果每家机构每年IPO数量都能超过20家。那大概就再无忧愁了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叶子

最新直播

热门活动

亚洲化妆品创新峰会暨国货百年化妆品陈列展

  • 上海书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
  • 2024-04-18

2019香港金融科技周

  • 香港投资推广署
  • 香港
  •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