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仲资本姚海波:属于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机会才刚开始

36氪 | 李怡彭 · 2022-08-02 21:30

对早期投资来说,汽车产业的机会远不止整车和自动驾驶。

在2022年提到姚海波,许多投资人和创业者首先想到的会是汽车产业。

无论自动驾驶还是新一代传感器,头部企业背后总会有昆仲资本的身影。在文远知行、速腾聚创等项目中连续跟投的风格,也让昆仲相比其他早期机构有着更高的存在感。

最为人熟知的故事当属小鹏汽车。与何小鹏相识于UC时代,从车库创业起持续关注小鹏汽车,在争议与质疑声最大时完成投资,最终让昆仲资本成为那一轮新造车竞赛中为数不多的赢家之一。

抛开汽车产业近两年的高光,姚海波在汽车产业中更多经历的是不看好与冷遇。在昆仲资本开始出手的2016年,TMT和VR才是当时的主流,如今已成标配的AI甚至都还没被吹上风口。

“在那几年已经习惯于对中国汽车的看衰。”姚海波说,“欧美发展百年的产业,不是创投逻辑能撬动的,类似这样的话也听了很多。 

而从去年开始,包括二级市场在内的大量分析与研报中,一轮革命已到半途,产业将由创新转向竞争的声音开始占据主流。

但姚海波告诉36kr,属于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机会才刚开始。

落子在市场冰冷时

自2014年昆仲资本创立前期,汽车与交通就是姚海波关注的主要赛道之一。在当时,产业界在此的创新几乎还没有开始。为了解最新的技术,姚海波飞到美国,与停留在“手工”阶段的创业者交流,到实验室向学界的专家请教。

到正式扣动扳机投资小鹏汽车,他已在汽车领域研究了整整3年。

在那一轮新造车浪潮里,小鹏一直不是更被外界看好的一个。甚至姚海波也承认,小鹏在当时看来是一个未必胜率很高,但倍率足够的投资决定。 

更多时候,姚海波倾向于找到细分领域的第一和唯一,以对人和技术的判断找到更高的胜率。文远知行、速腾聚创等后续发展迅速的项目,都是这一逻辑下的投资决定。

在那个时间点,对汽车领域创新“冷漠”的不只是投资圈。面对技术产品尚未成熟的创业公司,大部分主机厂都面带疑虑,有开放态度的屈指可数。

在速腾聚创的产品还没实装上车时,姚海波就带创始人邱纯鑫与何小鹏交流。在视觉+毫米波为主流的当时,即使是开放度更高的新势力,也很难在初期就考虑尚未成熟的新技术。

面对产业端新技术的遇冷,昆仲资本对汽车创新的坚持更多来自于对未来的判断。参与过08年开始的第一波新能源车发展的姚海波,见到过国家政策推动下产业的发展速度。他和整个昆仲资本团队都相信,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汽车是未来的必然。

回顾从冷市场“熬”到风口的几年,姚海波也找到了早期投资在汽车这一超复杂产业链中发挥作用的生态位与原则:要比产业链更早,寻找可能被卡脖子的技术,以及在外界无数唱衰的声音下,对下注领域的笃信。

出海?泡沫中的大机会

出乎所有人意料,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今年超过了20%,比国家的政策规划提早了整整三年。

在二级市场,新能源车概念所附带的股价更加激进,万亿市值和200倍PE都已不新鲜。

作为激进看多者的姚海波也承认,短期内市场涌入了部分非专业资金,行业也在部分领域存在泡沫 

目前,大到上游的锂矿资源,小到动力电池内的隔膜、电解液所有新能源车可能涉及的产业链都已被充分扫描。

一个支持者甚多的观点是,随着大资金入场和新势力淘汰赛过半,在汽车与智慧交通领域,早期投资的窗口已开始慢慢关闭。  

但姚海波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中国汽车产业链在海外仍然有巨大的机会。

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汽车产业扩张史来看,具备高质低价比较优势的时期,是将产业链全球化的黄金期。未来十年,有能力将智能体验“下放”到平价车型上的正是中国。

在欧洲,新一代年轻人对智能化体验的需求正在迅速提高。但当地市场所能提供的低价位产品,却难以提供符合年轻群体期待的体验。

在一些分析报告中,欧洲的下一个“爆款”车型应当是一辆只需几万欧元,却能提供高度车机互联体验的小型化产品。

从产业链发展速度、制造能力、成本控制等角度看,这一轮机会都可能属于中国。

“如果局限在在国内,一波创业风口确实已经关闭。”姚海波说,“但海外的空间远高于市场想象。”

百年产业的持续革新

从一级市场投资的视角看,姚海波认为未来几年将是商业化落地密集的时期。

享受几年高光后陷入“落地难”质疑的无人驾驶赛道,可能即将在近期开始加速。尽管robotaxi看上去仍然遥远,但在无人bus、智慧矿山等特定场景下,一些公司已具备超预期的商业化能力。据姚海波透露,部分企业有望在今年实现数亿级别的营收。

而在景区扫地车、观光车等更细分的领域,尽管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并不够“颠覆”,铺开速度也已超过大部分人的预期。

而对于投资标的,姚海波仍然认为存在属于早期的创新机会。现在已实装上车的技术,未必会是最终的答案。

“在已被充分关注的感知层,毫米波或激光雷达也未必是最优解。”姚海波说。“整个产业都在探索,下一代可能的技术方向会是什么。”

除了出海与传感器,车身和新材料也是近期姚海波关注的重点。不只是因特斯拉而大受关注的车架一体成型,基于更高铝合金/碳纤维含量而带来的车身轻量化,可能将会是在电动车减重的刚性需求下的又一轮风潮。

相比于六年以前,姚海波认为智慧交通的投资环境已变得更好。在当时,愿意向创新型供应商开放的主机厂仅有个位数。而在2022年,创新型的产品和技术几乎不用再担心被下游忽视。

在中后期阶段,产业资本所带来的资源优势也在为大量创业公司提供加速度。对身处早期的昆仲资本来说,这是一个可以专注挖掘创新的时间点。

“智能汽车的发展刚刚不到十年,站在未来看,方向盘、仪表盘、屏幕可能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姚海波说,“在半导体和新材料等基础领域停止革命前,汽车产业永远有新的机会。”

文章来源:36氪

作者:李怡彭

最新直播

热门活动

亚洲化妆品创新峰会暨国货百年化妆品陈列展

  • 上海书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
  • 2024-04-29

厦门人才企业榜暨“创道至简”创投领袖高峰论坛

  •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厦门日报社
  • 厦门
  •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