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杂志 | 邓双琳 · 2025-05-28 17:37
王兴称,美团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这场竞争。
5月26日晚,美团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为866亿元,同比增长18.1%。调整后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增长46.2%。
其中,包括外卖、到店在内的核心本地商业实现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17.8%,经营利润为135亿元,同比增长39.1%;美团新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9.2%至222亿元,经营亏损同比收窄17.5%至23亿元。
这是近几个季度美团表现最好的一季财报。但财报发出后,美团股价却转跌,5月27日开盘,美团股价低开4.17%,收盘回升至132.1港元,涨幅2.09%。
近期,美团深陷竞争漩涡,由于京东强势入局外卖、饿了么也加入战争,美团不得不一改防守态势,与其他两家展开“三国杀”。
在近几年一向行事低调的王兴,也在26日晚的财报电话会上明确撂下“狠话”:美团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这场竞争。“展开来说,我感觉目前发生的情况很有趣——这里出100亿,那里出100亿,仿佛每个互联网参与者都愿意在这场比赛中投入巨额资金。这说明最终的赢家将获得巨大的市场价值,而美团决心成为这一市场赢家。”王兴说。
他回顾过去10年美团经历的几轮激烈战争,认为“美团依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并且能够再次取胜”。
王兴称,当前外卖行业正处于一种非理性的补贴竞争中,伴随着低质量和低价格,这种模式不可持续。王兴还表示,“我们不知道非理性竞争会持续多久,因此目前没有办法对2025年二季度以及今年剩余的时间提供非常准确的财务指引。”
面对京东、阿里对外卖的围剿,美团不得不打响基本盘守卫战。但美团的精力并未完全放在外卖战场上,抛开核心本地商业方面,本季度美团财报有两个更值得关注的信息:1.加大科技投入,美团针对外部用户的免费AI Coding应用NoCode已进入灰度测试,年内还将推出多个AI应用助手;2.出海业务方面,Keeta继开拓中国香港市场、沙特市场后,又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入巴西市场。而首家海外小象超市(Keemart)也在一周前落地沙特。
除了即时零售,美团同样把重注押在科技、出海——这些业务都对美团未来成长有关键作用。
京东和阿里同样重视科技与出海。在外卖的聚光灯之外,王兴与刘强东、马云也正在AI和海外的战场上暗地里掰手腕。在这两个战场上,他们未来也必有一战。
出手AI
今年3月,王兴首次向外界透露了美团的AI“作战”策略——AI at work(AI在工作中的应用)、AI in products(AI在产品中的应用)以及构建美团内部大语言模型。
在大模型爆发的过去两年,大厂纷纷加码AI,下场研发自有大模型、各类应用等,唯独美团迟迟按兵不动。虽然美团战略早就从“Food+Platform”转向“零售+科技”,但在明线上,却一直未有大动作,这也引发了外界众多猜测:美团在AI布局上,是否太慢了?
如今王兴给出了答案。王兴认为美团对于AI是“进攻而不是防守”,他表示美团的AI战略建立在三个层面上:AI at work,需要把AI运用在所有员工的工作和运营中,大幅提升十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体验;AI in products,美团将用AI改造既有to B和to C端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打造全新的AI native products,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商家和骑手等客户和伙伴,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Building LLM,美团将继续积极投入大模型Capex,完善自研基座模型能力。
而在过去“沉默”的一年里,GPU资源供应一直是美团的首要任务,美团已投资数十亿元GPU资源。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美团研发投入58亿元,同比增长15%。美团针对外部用户的免费AI Coding应用NoCode已进入灰度测试,年内还将推出多个AI应用助手。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已获批中国全境载货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截至3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迪拜等城市开通55条航线,累计完单超52万笔。
本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王兴再次透露了有关美团AI大模型发展进展:美团计划在6月份推出的业务决策助手,将帮助商家把握AI趋势,实现数字化转型;上个季度,美团已为内部工程师提供了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内部已有52%的代码由AI生成;美团的基础大模型能力已接近GPT-4o的水平。
美团对于AI的策略,虽然过去一直没有明确谈及,但一直在默默落子布局:2020年,美团就已经入场投资硬科技。在美团的对外投资里(美团战略投资部和美团龙珠),每年的硬科技投资项目占比几乎都过半。如今,美团投资的版图已覆盖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自动驾驶等科技领域。
而AI业务也是阿里最重要的战略核心。截至4月底,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千问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阿里正在以通义为底座,将多个业务线的AI资源打通,开始全面AI化。投资上,阿里也成为出手硬科技最频繁的大厂之一。
京东方面,近几年也在持续加码AI与机器人技术。截至2024年底,京东AI技术已深度应用于物流、零售场景,并推出了多款应用于仓储、分拣、配送等环节的智能机器人。京东集团CEO许冉近期表示,AI在京东整体业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对于美团来说,今年最重要的叙事,除了即时零售战场的竞争,还有AI战略从“地下”变成了“明牌”。在AI战场上,美团与京东、阿里这两位强劲对手,也将展开激烈火拼。
望向海外
一季度财报显示,美团在新业务方面,经营亏损同比收窄至23亿元,佣金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速85.6%,这一动能主要是由美团的海外外卖业务Keeta带来的。
2022年5月,Keeta正式进军中国香港。目前,Keeta已经成为中国香港最大外卖平台。去年9月,Keeta进入中东市场,落子沙特阿拉伯。王兴在电话财报会上表示,沙特运营至今半年多,现已覆盖全部9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并计划继续扩展至更多沙特城市。
咨询公司Redseer最近的报告显示,Keeta目前的订单量已占据沙特10%市场份额,超越十余个中小平台,成为当地第三大外卖平台,仅次于Hunger Station和本土品牌Jahez。
近期,Keeta宣布将在几个月之内正式进军巴西市场,并在未来5年内在巴西投资10亿美元来支持业务进展。王兴称,进入新市场的决策需综合考量多重因素:当前市场规模、增长潜力以及市场结构。“我们特别关注能否占据市场前两位,否则意义有限。”王兴表示。
除了Keeta在海外加速扩张,小象超市也在一周前正式进入海外市场。5月21日,小象超市正式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启动营业,海外品牌名定为Keemart。Keemart的落地,标志着美团即时零售业务的全球化布局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国内,美团不想只做一个外卖平台,其野心在国外也不止于此。美团在本地商业上的一切动作,最终目的都是围绕即时零售展开——去年12月,Keeta Drone(美团无人机业务的品牌名称)拿下迪拜地区的首张商业运营资质证书,正式拥有了在阿联酋开展无人机商业化运营的资格。运营效率、产品能力以及无人机业务,都是即时零售的推进重点。
京东、阿里的电商和物流也都在海外加速推进扩张。当美团在海外市场也延伸到“送万物”后,三方是否将再次交手?我们拭目以待。